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8-15 21:49:56 下載試卷 標簽:S版語文 六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1)于謙對于權貴,從不阿諛奉承。當時朝中宦官王振,驕橫跋扈,貪贓納賄,無所不用其極。地方官進京或京官外出回京,都須向他獻納金銀珠寶等貢品禮物,如若不然,就會遭到種種非難、打擊和排擠。于謙對王振的不法妄為,早已十分厭惡。他每次從外地出差回京都空著手,不帶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瀟灑一笑,寫了首詩,其中兩句便是:“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街坊里巷)話短長。”意思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免得遭人說長道短。“兩袖清風”這個成語后來便常常被用來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2)公元1449年,明朝皇帝英宗貿然率大軍出征與北方的瓦剌軍作戰。土木堡一戰明軍大敗,50萬人馬全軍覆沒,英宗被俘。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親自率領人馬守衛北京各城門,從正面抵抗敵人的大軍。經過了長達數月的浴血奮戰,于謙率領兵士打敗了瓦剌軍,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也得以歸國。剛正不阿的于謙嚴格執法,有過必糾,有罪必罰,保證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于謙得罪了許多位高權重之人,尤其是戰斗時為了不受敵軍的威脅,他頂住巨大壓力,力推當時監國的英宗之弟繼位。即使他知道,將來英宗一旦歸國復位,自己面臨的會是怎樣的結局。果然,英宗回朝后,在京師保衛戰中立下頭等戰功的于謙不僅沒有受到嘉獎,反而遭到朝中惡勢力的迫害,被英宗以“叛逆罪”殺害了。
3、學生交流,師相機指導。
(三)學習寫法,領會“托物言志”
你現在知道為什么詩人要贊頌石灰了嗎?
師小結:是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將人生中千萬次考驗視若等閑,決意把清白留在人間的,卻是詩人--于謙。雖然他沒有直接寫出自己的志向,但透過那被賦予了生命,賦予了情感,賦予了像作者一樣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們分明看到了在詩句的背后,站著一個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謙。這就是古詩中“托物言志”的寫法,通過描繪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作者的志向與追求。(板書:托物言志)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