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元史·張養浩傳(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04 21:01:22

譯文:
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張養浩從小就有德行和節義。有一次他出門,碰到一個人,那人把鈔票遺失在路上,當張養浩發現的時候,那個人已經走了,張養浩就追上去把錢還給他。年僅十歲,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讀書,父母擔心他過于用功而制止他讀書,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誦,到了夜晚就關上房門,點上燈,偷偷地讀書。山東按察使焦遂聽說這個情況,就推薦張養浩做東平縣學正。后來,張養浩游學京師,把自己寫的文章獻給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為稱奇,因此任命他為禮部令史,并推薦他進入御史臺。一天張養浩生病了,不忽木親自到他家里探問,當看到張養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沒有時,感慨嘆息說:“張養浩這種人才是真正的監察御史的好材料啊!”
后來他做了宰相的屬官,又被選授為堂邑縣尹。人們傳說堂邑縣縣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進去的人沒有一個能免除災難的,但是張養浩還是住了進去。張養浩帶頭搗毀了濫設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定,張養浩說:“他們都是善良的百姓,因為生活困難,為饑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強盜;既然已經處罰過了,現在仍舊把他們看成強盜,這是斷絕他們悔過自新的道路啊!”強盜們感動得流了眼淚,他們相互勸戒說:“不要對不起張公。”有一個叫李虎的人,曾經殺過人,他的同黨也都暴虐殘忍,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從前的縣尹都不敢過問這件事。張養浩到這里以后,將他們全部依法懲處,老百姓非常高興。張養浩調離堂邑十年,百姓仍然為他立碑,歌頌他的恩德。
天歷二年,陜西大旱,饑餓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張養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財產都分給村里的窮人,自己便登上車子向陜西進發,碰到饑餓的災民就賑濟他們,看到餓死的災民就埋葬他們。路過華山,就到西岳廟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來,這時,天空忽然陰云密布,一連下了兩天雨。等到張養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廟里去求雨,結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來,莊稼由此長起來了,陜西的民眾十分高興。當時一斗米值十三貫錢,百姓拿著鈔票出去買米,鈔票稍有不清或破損就不能用,拿到府庫中去調換,那些奸刁之徒營私舞弊,百姓換十貫只給五貫,而且等了好幾天還是換不到,老百姓處境非常困難。于是張養浩檢查府庫中那些沒有損毀、圖紋可以看得清的鈔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萬貫,全部在它的背面蓋上印記,又刻十貫和五貫的小額鈔票發給窮人,命令米商憑鈔票上的印記把米賣給他們,到府庫驗明數目便可換取銀兩,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營私舞弊。張養浩又率領富人家出賣糧食,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請求實行納糧補官的法令。張養浩聽到民間有人為了奉養母親而殺死自己兒子的事,為此大哭了一場,并拿出自己的錢救濟了這戶人家。
張養浩到陜西做官四個月,從來沒有回到自己家里住過,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禱,白天就出外救濟災民,一天到晚沒有絲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牽掛的事,就按著胸,感到痛苦,于是臥病不起,去世的時候才六十歲。陜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相關鏈接】:
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奧數網提醒:
期中試題、單元測試、奧數天天練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