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故事與感悟:走出農村二十年:愛是一種多么痛的領悟(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15 22:08:18

稻田收割結束閑下來的時光,我爸是個藤椅竹工匠:劈毛竹,把竹條放在火焰上烤,折彎成椅子的各個部件,架子搭好之后,用塑料藤在空隙里編織一些幾何圖案。我媽是嫁給我爸之后,學著做編織塑料藤那部分的活。她常常被我爸罵,罵腦子笨,手不靈活,編出來的圖案不好看。有時候我爸憤怒了,一腳把我媽編好的椅子踢倒在地,拿刀拆掉,自己重新動手修好。即便這樣,我媽還是不吭聲,轉身去干別的家務活。
這樣的氣氛,對兒時的我來說極其壓抑。而這壓抑,沒處言說。十歲左右有一次,剛過完年,我爸又在罵我媽,窗外是鄰居一家人在咯咯咯大笑。我拿起一塊木炭,在白墻上寫了幾個字:
別家樂,我家愁。
然后我媽和我爸,平生第一次大嗓門,惡狠狠地盯著我,輪流質問:這種話你也想得出來,啊?你愁什么了?缺你吃缺你穿了?我們家犯得著你愁死啊?……
從此以后,心里所有的不滿和痛苦,埋在心底,跟父母是不能說的,因為說了,可能遭來更多羞辱和謾罵。很小我就知道這一點,察言觀色是為了保證生存練就的本能。
我妹妹有一次,被村里的小男孩欺負,哭著回家,結果我爸劈頭蓋臉一頓毒打,嘴里嚷嚷著:“我叫你這么笨?別人欺負你,不會還手,啊?哭,還哭?再哭我打死你!”我躲在門后看我妹妹一副想哭不敢哭的樣子,年幼的我,對更年幼的妹妹充滿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怒:誰叫你這么笨呢!我們的父母,不像別人家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會拉上孩子去討公道。
父母不會保護自己,在外只能靠自己。在農村,男孩對女孩的態度,跟他們的父輩一樣,別說尊重,更有可能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脅。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跟家里相差兩公里的路,每天自己走路上下學,要路過一大片遠離人煙的綠茶地。有一天,路上被五六個年長的男生攔下,幾個男生在互相訕笑慫恿著,商量著誰先上:“小妞,來,陪哥們兒玩玩!” 十二三歲的我,冷冷的看著他們。眼看著一個男生,在后面一片起哄聲中,張開雙臂撲倒過來。快靠近的時候,我猛然抬起右腳,朝他的褲襠下面,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狠狠踢過去。“啊——他媽的,爛卵泡……”那個男生捂住下身,齜牙咧嘴,罵罵咧咧,后面的男生扶住他,驚恐看著我:我們跟你開玩笑的啊,你還當真了?那天回家,我很冷靜的吃飯,乖乖自己上床睡覺。乖,是內心深處冰冷的絕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