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九大途徑(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20-07-20 17:50:10

7
變“被思考”為“自思考”
思考的重要特性是自我、自主、自由。被思考的最大的弊端就是導致學生不會提問,不會質疑,沒有批判意識,沒有懷疑精神,不會理性思考。
知識與思想只有通過內在自我心智的作用,才會激越、沸騰,才會生根、盛放。
約翰·亨利·紐曼先生在《大學的理念》中寫道,一個人可以聽一千場講座,讀一千本書,好似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知識。
但是求知的過程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讓知識進入自己的頭腦。求知不是消極地接受,而是真實主動地進入知識領域,擁抱知識,掌握知識。
思維必須行動起來,主動出擊,迎接迎面而來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心智,讓自己從無到有。
自思考就是一種主動擁抱、主動出擊、主動生長的過程。
8
變“獨思考”為“共思考”
獨立思考是我們所倡導的,但獨立思考并不是說自說自話、自以為是,如果不全面接觸世界、社會、人生,沒有充分地和他人交流對話,所思所想就會狹隘、片面,坐井觀天、畫地為牢、夜郎自大。
獨立思考就是要破除思考的迷障,養成清明、清醒、清朗的思想狀態,尤其是要穿越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的四大迷誤,即“洞穴假象”“種族假象”“市場假象”“劇場假象”,只有這樣才能“能得人生幾清明”。
而破除這四大迷誤最好的路徑就是不斷地與人對話、與人共思。要化“獨思考”為“共思考”,個體與集體相輔相成,相映成趣。
正如佐藤學先生所說的,學習(思考也是一樣的)是與歷史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最后經由與自己的對話。獨思與共思要交融互會,并肩作戰,攜手共進。
9
變“固思考”為“活思考”
喬布斯年近30歲時曾做過一個關于唱片的比喻。他一直在思考為何人在30多歲后會變得思維僵化、缺乏創新意識。
他說:“人們被卡在這些固有的形式中,就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他們永遠無法擺脫出來。
當然,有些人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有一顆孩子般的心,可惜這樣的人太稀少了。”
思考的形狀如蘇軾在文論中講的“水無常形”,即孔子所云“智者樂水”,老子所稱的“上善若水”,以流動不居,隨物賦形,靈活通徹為其形質。
只有在穩定的、集中注意的沉思狀態中學習,才能真正促成青少年的自覺活動,激發其心智,形成其對認識的渴望,最終使他們從掌握真理中獲得愉悅,作為對艱苦努力的報償。
相關推薦:點擊查看更多教學指導
奧數網提醒:
教學輔導、教學指導、教案
盡在教師窗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