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什么樣的課才真正受學生喜歡?(3)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20-07-24 19:12:31

三、好課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第一、打通學科邊界的“好課”。
好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師生均隨時準備接受他人合理的觀點,修正、完善對問題的認識;
二是指能夠打破學科界限,例如,語文課中可以有音樂、地理、物理、化學等各學科知識相互滲透,自然融合。
例如,《美國語文》中有篇課文叫《“有趣的故事”》,講的是終止奴隸貿易的故事。教學要求有以下幾條:“利用圖書館資源收集奴隸貿易的事實。
組織你的信息,最好畫一張地圖表明奴隸貿易的路線、日期和其他關鍵細節。”這跟歷史有關。
設計電影海報,“要求設計一個好萊塢版《有趣的故事》的海報。”這跟美術和平面設計有關。
寫一篇社論,“想象你是一名1789年的美國報社記者,當時艾庫維阿諾的《有趣的故事》剛剛上市。
作為一名主張廢除奴隸制的廢奴主義者,請你寫一篇社論作為對該書的反響。”這跟論證式寫作有關。
一堂語文課可以自然地把歷史、科學、藝術等教育結合起來,這才是好課。
有些時候,我們受制于專業性,主動畫地為牢,使知識支離破碎,在狹隘的專業圈子里轉來轉去,找不到出路。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沒有專業意識,只有問題意識,只要能解決問題,能滿足好奇心,他們很多知識都愿意學。因此,重要的是調動并滿足學生思考的欲望,而非強調老師所謂的專業性。
語文教育界有種觀點,叫作“讓語文回到語文,為語文而語文”,這有排斥其他學科進入語文的意思。我覺得這種課堂是可疑的,最多只能夠把我們的學生訓練得表達清晰、層次清楚、中心思想正確。
但他的表達沒有特色,沒有見地。什么是見地?是積累的結果,你都不讓學生見識語文以外的東西,他怎么能在語文課堂中表現出見地呢?
為了訓練表達而訓練表達不是好辦法,而應讓學生先有思考的素材,這素材可以來自任何學科,思有所得,然后才有表達的欲望,才有好的表達。
如果一個人對一幅畫或一段音樂沒有感覺,無動于衷,他能夠表達出很精彩的東西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