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22-03-30 17:54:28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語文 教案設計
10.皮鞋匠所聯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從哪兒可以看出?
【出示課件11】姑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指點: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個光明美好的情景。這一點還表現在哪里?(恬靜的臉上。)
解釋恬靜:盲姑娘臉上是恬靜的,表示心里很舒適的,很安逸的。這波濤洶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沒有看到過?
(板書:月光照耀)
這琴聲使窮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幾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快樂得入迷了,時間比較長,程度比較深,忘掉了一切,就叫陶醉。
出示【課件12】指導讀: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這里運用重復,強調看到得是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
11.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同在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男生讀寫實部分。
女生讀聯想部分。
12.照應前文指點;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覺得怎么樣呢?她心里可能要說什么?我們幫她說出來。
13.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他也很激動?(飛奔)。
貝多芬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走進低矮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彈了一首又一首,這表現了貝多芬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這個動人的傳說本身,同樣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這也表達了人民對貝多芬的愛。所以課文用《月光曲》做題目,是很有道理的。
三、滿懷深情,激情描述
1.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哥哥或者妹妹,與貝多芬先生之間發生了這么一段故事,現在,貝多芬回旅館了,你的心情怎樣?
2.創造性描述:
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時,當時他可能怎么寫?怎么想?請你寫一段話描述。
(板書:創作《月光曲》 感動)
出示【課件13】要求:
1.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貝多芬在追記時,眼前可能出現了什么景象,學習在寫事中加入聯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引出聯想的內容。
學生描述。
總結:
學習了這個美妙的傳說,我們知道了貝多芬對勞苦大眾的感情是很深的。課文本身寫的是關于《月光曲》創作的傳說,其實這個傳說本身也是一首動人的《月光曲》。
板書設計:
月光曲
創作(7-10) (結束)譜曲(11)
彈奏(4-6) (高潮)月亮升起→月亮升高→風起浪涌→風平浪靜
聽曲(2-3) (發展)平靜→稍快→激昂→舒緩(發生)
教學反思
《月光曲》講的是關于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故事。
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后,提出一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給盲姑娘彈了一曲,又彈了一曲?”統領全文。讓學生讀書、思考、交流。同學們在體味作者用詞精妙的同時,更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所感動。
第九段是重點段,讓學生認真讀書,了解哪些是聯想,哪些是實在事物。之后聽過聆聽《月光曲》,指導感情朗讀。“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部分,這樂曲的曲調應該是比較輕柔的,而且也是比較緩慢的。而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的部分,應該是比較輕快的,因為他們感覺到了快樂。在他們聯想到“月光照耀巨浪奔涌”的部分,則應該是比較熱烈、激昂的,因為只有這激昂的音樂,才能讓他們有這樣的聯想。
只是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應該學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在最后,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盲姑娘和哥哥醒來后,會說些什么?”可以學習文中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生的作品令人驚喜。比如“啊,簡直太美妙了!不愧是大音樂家!貝多芬先生的演奏,讓我仿佛看到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月光……被月光照耀的浪花,一個連著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我太感謝貝多芬先生了,能為我們兄妹演奏,這實現了我夢寐以求的愿望。”習作不僅表達了對貝多芬的感謝,還會運用文中的優美語言,真正達到了學以致用。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奧數網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