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07 09:55:41

在奎文區教育局組織的培訓中,我有幸聆聽了曲振國教授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討》專題報告,曲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學習后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厭學、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是由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而導致的。因此,對中小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二、抓學科滲透,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應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為載體,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于表現自我;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由于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認識不夠,甚至采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因此,在發現學生心理有缺陷時我們應及時與家長溝通,并結合家長學校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學校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系、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小學階段孩子的思想、情感還在發展,教師不能以成人的心態去約束學生的行為或思想。我們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才能更好地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