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行為問題的正確解決方式(三)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20 09:44:18

第三
引導學生參與行為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僅重視認錯態度
學生是問題行為的發起者,也是責任人。行為問題是學生的,但不是學生的全部,學生本身有積極向上的動力和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自身行為問題的解決中,讓學生在教師的信任和美好期待中承擔起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責任。
案例4
D老師也是前文提到的小A的任課教師。第一次上課,他就發現小A是個愛說話、叛逆、具有攻擊性的男孩。小A課上違紀,D老師就會在課下和他交流,這種交流充滿了尊重、信任和期待,因為D老師相信他具有評判對錯的能力和上進心。
D老師第一次請小A去辦公室交流時,小A在座位上一動不動。D老師和善而堅定地說:“你是我的學生,我們交流是必須的。”小A猶豫不決,旁邊的學生開始鼓動他:“去吧,老師叫你,怎么能不去呢?”小A終于離開座位,但走到教室門口又不動了。看著他緊繃的神情,D老師猜出他是怕班主任斥責。
D老師問:“是怕班主任看見嗎?”小A點點頭。
D老師沒有勉為其難,便在走廊里和他交談:“好吧,那我們在這兒談。你給自己這節課的行為表現打個分,1至10分,10分是滿分。”
小A遲疑了一下,說:“6分。”
“嗯,6分。6分好的表現都體現在哪兒?”
“還有不說話的時候,能安靜、傾聽。”小A說出了D老師課上的提示詞“安靜、傾聽”。
“說得有道理,今后能得幾分?”
“8分。”小A脫口而出,繃緊的神情開始放松。
“好,2分的進步具體表現在哪些行為上?”
“不亂說話,不打擾老師講課。”小A說得流利多了。
“是真誠的吧?”
“是。”小A放松了些,但還是面無表情,眼睛不敢正視D老師。
“那和我握握手,表達你的誠意。”
當D老師握住小A的手時,發現他的手冰涼、無力、柔軟。D老師說:“用些力握,表達你的誠意。”小A笑了,用力握了握,視線轉到了握在一起的手上。D老師這才感覺到那是初中男孩健壯的手。
經過幾次交流,在D老師課上,小A心平氣和,從不故意滋事。D老師“安靜、傾聽”的輕聲提醒,甚至一個眼神都會激發起小A自覺自律的愿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