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各種模式,哪種才是更合理、更科學的?(5)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20-07-24 18:25:58

“模式”還是“要素”
課堂教學模式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所依據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所運用的教學策略、教學實施的基本程序、教學評價的標準與方式,等等。
顯然,把某種教學策略的發現、教學流程的確立理解為建構一種教學模式,這是一種夸大其詞、以偏概全的做法。那么,課堂教學需不需要模式?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
模式可“求”而不可“貪”。模式的建立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對于外來經驗,不能“拿來主義”,而是應該結合校情,創生實踐智慧。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追尋教學規律、回歸教育本質。因此,我們應該拋棄建構“速生模式”的幻想,跳出改造“流程與環節”的窠臼,挖掘模式之后的基本要素,從“轟轟烈烈的改革”走向“靜悄悄的革命”。
如果深度研究課堂內涵,我們會發現,問題、活動、評價是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可以稱為課堂教學的“三塊基石”。沒有“三塊基石”,課堂教學就無從實施,教學組織、教學過程也都成了空中樓閣。
問題、活動、評價指向課堂學習“做什么”、“怎么做”、“怎樣做好”,三者結合才能實現課堂高效。課堂活動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課堂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問題。問題解決得怎么樣?教學活動是否有意義、有價值?這就需要評價作支撐。有此三者,課堂教學才能形成一體,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教學思想才能得以貫徹。
問題是成功學習的本源,活動是有效學習的基點,評價是智慧學習的保障。立足課堂“三塊基石”,教學設計就有了依托。教師需要發掘學習問題,將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力、養育人格;此外,教師還要科學有效地運用評價,調控并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保障課堂目標有效達成。
設計優質問題,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挑戰;學習活動設計,是許多課堂的一大不足;用好課堂評價,又被稱為世界性教學難題。如果改革能夠突破這三大難題,將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價值意義,同時也能為促進教師專業化搭建發展平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