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3 22:25:58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高中生活
生:水手們笑的聲音更大了,孩子的臉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不一會兒,他已經順著繩子爬到第一根橫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時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靈巧,更快。
師:大家讀“……不一會兒……”
生:(讀)
師:孩子為什么要追猴子?
生:奪帽子。
師:帽子就這么值錢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一定要奪回帽子?
生:挽回面子,自尊心。
師:理解得非常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想像。
師:光想像行嗎?你說。
生:反復地讀課文。
師:非常寶貴的經驗,理解課文不僅要想像,還要反復地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這里有兩個學習方法要總結:第一,概括一段的意思除了抓中心句外,還可把兩層的意思合并起來,作為這一段的段意;第二,讀書一定要一邊讀一邊想像。
(對學習方法及時強調,以引起學生重視,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
師:同學們現在跳過第四節,請讀第五節。
生:孩子氣極了。他丟開桅桿,走上橫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著,都在笑孩子戲弄船長的兒子。但是他們看到孩子放開了繩子,兩只手搖搖擺擺地走上那最高的橫木,全都嚇呆子。
師:這一節作者講幾個要點?
生:走上橫木,全都嚇呆了。(板書:走上,嚇呆)
師:這一節課講到這里,休息一會兒,(生起來)請坐。
第二課時
師:剛才我們講了,孩子放開桅桿的繩子,搖搖擺擺地走上最高橫木,人們全都怎么了?
生:全都嚇呆了。
師:哪一節寫了孩子搖搖擺擺走上最高橫木的原因?可以翻開書看。
生:上一節。
師:哪一段分析了人們嚇呆了的原因?
生:下一節。
師:請同學們看,孩子放開桅桿的繩子,搖搖擺擺走上最高橫木,人們全都嚇呆了,什么原因走上了最高橫木,上一段說了原因;人們為什么嚇呆子,下一段說了原因。這就告訴我們,讀書不但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還要注意什么?
生: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不時地圍繞訓練重點對學生進行提示、指導,促使這種學習方法盡快轉化為能力。)
師:把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都弄懂了,就弄清了這篇文章的前后聯系。我們大家讀得很好!下面我們就研究孩子走上最高橫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請同學讀,你們想想該讀第幾自然段。你讀!
生:(讀第四自然段)“你逃不了!”孩子一邊喊一邊往上爬。猴子不時回過頭來逗孩子,孩子生氣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桿的頂端了,這時猴子把身子盡量伸直,用后腳鉤住繩子,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然后爬到桅桿的頂端,亂扭著身子,齜著牙做著怪樣。從桅桿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要拿著帽子,手必須放開繩子和桅桿,此外沒有別的方法。
師:孩子看見猴子在撕他的帽子,就嚇唬它,猴子也不怕。(板書:嚇唬)猴子齜著牙朝他做怪樣,這個“齜”是個生字,學過嗎?
生:沒有。(板書:齜)
師:這個齜左邊是牙齒的“齒”,右邊是個“此”,這個字讀什么啊?
生:齜(ZI)。
師:孩子非常氣憤,丟開繩子搖搖擺擺走上橫木,人們全都嚇呆了,請你告訴我,孩子這時候有沒有可能掉下來摔死?
生:有。
師:他為什么不顧一切地非要奪回帽子呢?為什么?
生:要挽回面子。
生:要挽回名譽。
師:不太準確,名譽還沒遭到侵犯。是否用維護自尊心就準確了?他要維護自尊心而采取了這樣一個危險的辦法,好嗎:
生:不好。
師:他已經什么都不顧了,把帽子拿回來就達到目的了。可是這樣做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危險,是什么呢?也就是人們嚇呆了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分析了原因,請同學們讀第六自然段。
生:(齊讀第六自然段)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會失足,拿到帽子也難以轉身回來。所有的人全默默地看著他,等著將要發生的事情。
師:(出示小黑板: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會失足,拿到帽子也難以轉身回來。)大家讀這個句子!
生:(齊讀)
師:這兩句話作者從哪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生:失足,不失足。
師:作者從兩方面進行了嚴密的分析。第一方面只要孩子失足,就會跌在甲板上摔個粉碎,用一個成語來說是——
生:粉身碎骨。
師:第二方面不失足,書上用了一對關聯詞語——
生:即使……也……。
師:即使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回來,時間長了還要掉下來。在這時候有人大叫一聲,看書上怎么寫的。
生: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喊一聲,孩子往下一望腳底下搖晃起來。孩子醒悟過來。(第七節原文是:忽然人群里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孩子聽見下邊的叫聲才醒悟過來。他往下一望,腳底下就搖晃起來。)
師:他這時醒悟過來,請你注意這個“悟”字,“”旁,一個語文的語的半邊,“悟”當什么講?(板書:悟)
生:當明白講。
師:明白,那么醒是什么意思?
生:清醒。
師:醒是清醒,悟是明白,合起來就是清醒明白。我們又學習了一種解詞方法,就是把兩個字的意思合起來就是這個詞的意思。醒悟過來了,腳底發抖,一眨眼就要掉焉。不要忘了,他在甲板的桅桿的最高一根橫木上,并且放開了繩索。掉下來的后果呢?
生:摔死。
四、指導議讀
師:當你讀書預習時,讀到這里你心里緊張嗎?
生:緊張。
師:你想救他嗎?
生:想。
師:你想用什么辦法救孩子?可不能等啊,就像你看見孩子要掉下來一樣,我一說你馬上想法子,哪怕這法了不成功也得快。告訴我,你想用什么辦法救孩子?
生:找梯子把他接下來。我先上去,然后把他接下來。
師:你這種舍已救人的精神非常可貴,我問你梯子在哪兒呢?就算有梯子,你得把梯子豎起來,這時候孩子掉下來,這法子行嗎?
生:不行。
師:再想別的法子,快想,容不得等。你說!
生:找海綿墊,鋪上被褥。
生:用手接住。
生:叫直升飛機。
生:讓水手上去。
師:時間來不及。這個辦法不行,那個辦法不行,最后船長出現了,大家讀第八節。
生:正在這時候,孩子的父親——船長從船艙里走了出來,手里拿著一枝槍,本來是要打海鷗的。他看見兒子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向他瞄準,同時喊:“跳到水里,趕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開槍了!”小孩在上面搖晃著,沒有聽明白爸爸的話。“跳到水里,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在父親剛咸出“三”的時候,小孩把頭往下一扎就跳了下來。
師:你最佩服誰?
生:船長。
師:佩服他什么?
生:機智、沉著。
生:臨危不懼。
師:你站起來,研究研究。誰臨危了?
生:兒子。
師:誰不懼?
生:船長。
師:他兒子有危險他不害怕,換一個詞。
生:沉著。
生:(搶答)果斷、冷靜、沉著、鎮定、急中生智、機智……
生:勇敢。
師:哪兒表現勇敢了?
生:拿槍打他兒子。(笑聲)
師:你們常常是一說機智,就是勇敢。應該是有勇敢就說勇敢,沒有就不說。說臨危不懼倒可換一個詞,什么詞?
(教育學生用詞造句要聯系實際,不能信口開河。)
生:遇事不慌,遇事沉著。
師:這篇文章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亂,不要束手無策,要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歌頌了船長這種精神。
師:剛才有同學問,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
生:不忍心看到孩子摔死的慘樣,開槍打死孩子。(笑聲)
師:你起立,你回家問問你爸爸,如果你遇到危險,你爸爸是千方百計救你呢,還是提前結束你的生命?
生:會開槍嚇唬孩子。
生:不肯開槍,是因為打死孩子就絕了后代。(笑聲)
師:順著你的話推理,船長不開槍是因為是他的親兒子;如果不是他的親兒子,船長就會——
生:開槍。
師:那也不會。你這個道理站不住腳。到底開槍呀,還是不開,你說。
生:不開,因為開槍是嚇唬他,而不是真打他,是逼他。
師:是往哪兒逼他?
生:往海里。
師:往活路還是死路上逼?
生:活路。
師:因此不會開槍把他打死,更不會提前開槍把他打死。我們看課文上哪一段寫了父親不會開槍的。他就是要救自己的孩子。同學看“跳到水里,跳到水里……”那一段。
生:(齊讀這一段)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