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1: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下冊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5、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在學習的過
程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建立“米”和“厘米”的長度觀念;會用“米”和“厘米”作度量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正方形紙、學生用尺、米尺。
一、聯系生活,引發探究需要。
1、設問質疑。
師:(出示一根繩子)老師想知道這根繩子的長度,可以用什么辦法?(尺)
師:尺是用來度量物體長度的工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度量的知識(板書課題)
師:尺是用來度量物體長度的,在我們生活中尺的種類是很多的。
2、介紹度量工具。
課件演示:(1)身上的尺。用腳步度量,用腳底板的長度量,用拃度量,用庹度量。“碼”和“英尺”。
(2)常用的工具尺。軟尺、卷尺、米尺……。
小結:這么多的尺,它們都是用來度量物體長度的。
二、操作實踐,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感悟度量方法。
(一)用身上的尺度量物體的長度。
1、觀察主題圖。(媒體出示主題圖)小胖、小巧、小丁丁和小亞他們在干什么?
四人交流,反饋意見。
師:小胖在用腳步度量教室的長與寬;小巧在用腳底度量講臺的長;小丁丁和小亞在用手度量課桌的長與寬。
小結:原來我們身上有很多的尺幫助我們來度量物體的長度。
2、操作度量。
師:小朋友用自己身上的這些“尺”,量一量各物體有多長吧!小組分工合作,并把度量的結果填入表中。
操作
展示記錄表
小結:度量不同物體的長度,要合理的選用不同的方法。
3、以“課桌的度量結果”為例質疑。
把 “課桌的度量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師:觀察同學們度量的不同結果,你們發現了什么?
質疑:用同樣的方法度量,為什么度量的結果會不一樣?
師:要想得到一樣的結果,我們應該選用怎樣的尺來度量?(尺)
(二)用工具尺度量物體的長度。
1、認識常用的工具尺。
師:出示尺:觀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
師:刻度線,數字、0刻度、厘米
師:m是厘米的英文縮寫,(板書: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的單位。
2、建立1厘米的概念。
(1)感知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師: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尺上找一找1厘米的長度。
師:(師演示)規定從0到1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3到4之間的距離也是1厘米。
(2)操作活動,積累1厘米長度的經驗。
① 量一量。
② 比一比。
③ 估一估。
小結:只要在腦中有1厘米的具體長度,我們就能估測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三、用工具尺度量,在具體的度量中積累1厘米、1米的量感。
1、用尺度量較短物體的長。
師:接下來我們用尺來度量一些物體的長。
(1)估一估。(出示度量圖)先估測一下這張長方形紙的長是多少厘米?
(2)量一量。
(3)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用尺度量物體的長度呢?
小結:度量物體的時候,把“0”刻度線對準要量物體的左端點,右端點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