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發布(6)
來源:北京市教委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6-09-29 18:56:11

(三)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暢通學生成才通道
堅持資源統籌、協同創新、高端培養、服務發展的原則,形成適應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有機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完善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壓縮中等職業教育規模,穩定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積極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穩步擴大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引導職業學校按照首都功能定位進行轉型,結合京津冀產業布局調整相關專業。推動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成人高等學校及本科院校資源整合,實施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繼續做好"3+2"中高職銜接改革工作,深化"五年一貫制"高職改革。開展中、高職與本科教育貫通培養、聯合培養改革試點,探索推進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建立靈活多樣的職業教育學制,發展職業培訓。
深化辦學模式改革。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導向、學校主體、企業參與、骨干帶動,以產業或專業(群)為紐帶,加快建設一批服務新興產業和主導產業的職業教育集團,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推動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聯動,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和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人才培養方案與產業人才需求標準相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探索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培養模式改革。改革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一批與生產一線真實應用和最新發展緊密結合的優質品牌課程。加強職業院校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行業企業的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加強和改進公共基礎課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培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重視傳承、敢于創業的工匠精神。
(四)強化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提升辦學綜合實力
按照統籌資源、改革創新、提高質量、彰顯特色、服務發展的原則,引導高等學校分類發展,在各自類型和層次上辦出特色,爭創一流,更好地發揮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作用。
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優化北京高等教育結構和布局,促進高等學校科學定位、強化優勢、突出特色。支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高等學校瞄準"世界一流"優化學科結構,凝練發展方向,吸引重點領域領軍人才主導學科建設,積極發展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打造更多優勢特色學科。深化市屬高等學校與國內外知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合作交流,匯聚優勢資源,緊密結合首都發展需求,強化特色學科專業建設。引導部分市屬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重點培養服務城市建設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統籌首都高等教育資源,深化在京中央高等學校與市屬高等學校合作共建機制。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健全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等學校結合實際分層次培養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復合型行業領軍人才和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加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引導高等學校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推動國內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建設。以一流專業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高校協同育人機制,推動科教產教融合,深入實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促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開展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
大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服務于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強基礎研究,在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研究上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著力提升解決重大問題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以基礎性突破帶動全局性創新。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精尖創新中心,實施一批高精尖創新項目。繼續加強北京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建設,完善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機制。支持高校探索建立基于互聯網的科研組織模式,開展跨學校、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的協同創新。完善高等學校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探索科技創新評價機制改革。加強新型高等學校智庫建設,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體系、學術話語體系和科研組織管理體系創新,推動高等學校積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